查看原文
其他

时代浪潮下的南繁硅谷,有多重要?

叶凤林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2-04-26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粮食安全的基础在种业。“十四五”开局,我国种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中央一号文件,无一不在强调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种业的短板弱项,到了迫切需要下功夫解决的时候。怎么干?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加快建设南繁硅谷


在这场种业硬核攻坚战中,南繁硅谷能够承载起怎样的功能,帮助解决哪些“卡脖子”问题?


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一隅。


担时代使命



食为政首。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但粮食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未来需求还会刚性增长,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粮仓殷实、餐桌丰富,种业是基础。


当前,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和支撑。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但国内种业发展仍存在不少的不适应性和短板弱项。例如,大豆、玉米的单产水平还不高;耐储的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还比较大;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


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要提单产,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美味、吃得营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离不开良种,必须用科技打好种业翻身仗。


伴随着“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冲锋号角,种业翻身仗被提上中央日程,足见国家对种业的重视,以及种业“破卡”的决心。张桃林指出,要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同时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特别是要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的建设


新的发展阶段下,南繁硅谷担起提升种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新使命。


提创新速度



你也许想不到,全国的农作物品种,7成以上经过南繁孕育。


南繁,是种业创新加速器的代名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玉米遗传育种专家戴景瑞1965年第一次抵达海南南繁,此后50多年如候鸟般南北迁徙。在他看来,南繁的功能巨大且不可磨灭——加快育种速度,扩大选择空间,加快“卡脖子”问题的解决


中国南繁事业至今已持续60多年,利用海南省三亚、陵水、乐东等地区的典型热带气候资源,进行加繁代,品种选育周期可缩短三分之二的时间。每年,来自全国29个省份、700多家单位近7000名科研人员从事南繁,通过南繁加代选育的农作物品种占到全国每年推广种植品种数量的70%以上,为“中国饭碗”铸就了坚实底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西北瓜王吴明珠、玉米育种专家戴景瑞、李登海、抗虫棉专家郭三堆......在中国种业发展跨越史上能数出名字的育种家,多数和南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这一生育种一半的成果归功于南繁。”戴景瑞接受农财宝典记者采访时说。在郭三堆看来,没有南繁基地,就没有我国抗虫棉转化和产业化现今的发展速度,“南繁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俯瞰加速建设中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图源:海南日报


南繁,肩负起种业强国重任,成为国家战略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海南考察,对推动我国种业发展和打造“南繁硅谷”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将建设南繁硅谷纳入《海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何为“南繁硅谷”?在海南的建设规划中,主要包括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三大板块。


冠以硅谷之名,南繁不再是简单的加代繁育,而成为种业高精尖的聚合平台。目前,海南已划定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确保南繁用地得到长期保障,南繁科研育种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得到大幅改善。


与此同时,海南建成一批南繁公共实验服务平台,包括新品种测试实验室、种子质量认证实验室、转基因作物生态环境测试实验室、植物检疫技术研发实验室和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控实验室等,加速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服务现代种业发展。


拓发展空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南繁硅谷要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纵向看,取得长足发展;横向看,仍有巨大空间。


高标准育制种基地核心功能不变。“海南是育种宝地,”郭三堆强调,一定要保护好南繁育种基地,加大基地投入建设,做好水利灌溉设施提升、土壤改良等,在此基础上,建成研究基地,打造成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构建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平台。国内种业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种业,最大的短板之一是技术,需提升生物育种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和种业产业竞争力。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指出,要依托现有南繁基础,打造更有科技含量的创新高地,“以水稻育种为例,海南具有资源集聚优势,将所有具有优势的创新材料实现数据化解读,构建育种材料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基因组的选择,这是为南繁科技舔砖加瓦的重要技术承载,也是为我国种业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最具有挖掘价值的创新内容。”


形成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体系。目前,海南正积极建设三亚南繁科技城和陵水、乐东核心区,促进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转变,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聚集于此,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三亚国家南繁研究院、隆平高科南繁国际综合研发中心......它们将构建起中国种业产业链的最新前沿。“一大批科研力量集中,人才可以在这儿得到培养,共性问题可以在这儿得到研究解决,有利于大大提升我国种业科技实力,打造前沿的国际创新平台。”戴景瑞说。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陈冠铭指出,拓宽南繁硅谷价值,需要进一步打通传统育种和生物育种,使实验室和田间更智能地连接起来。

建成海外育种资源引进的主阵地。海南资源鉴定及亚热带育种环境优越,是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中心,目前,海南正发挥南繁优势,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对比国际公司,国内大部分种业企业一是还未构建起海外属地化资源创新及育种创新实力二是海外资源的引进利用差距明显。”杨远柱指出,布局种源“卡脖子”攻坚的当下,以海南为资源创新及育种创新前沿,建立国际资源交流鉴定中心与海外育种创新中心,开展国内海南育种创新中心与国外育种站的穿梭育种,有利于促进面向国际市场的种质创新与品种培育,为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作更大贡献。


建成种业开放政策制度的先行区。海南不仅具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还具备制度优势。乘着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东风,探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开放政策和制度、建立开放型生物经济新体制等,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全面释放种业创新动能和市场活力



种业使命·南繁未来

3月20—24日

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

1个主论坛,12个分论坛

水稻、玉米、蔬菜、水产、畜禽、

果树、南繁、农垦、数字种业、

自由贸易港、种业知识产权……

涵盖种业方方面面

聚焦行业最新热点


了解更多,请点击:

戳我报名!怎么参加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

八大关键词读懂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

“王炸”阵容!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抢先看

三地同步!2021中国种子大会的地展有何进展?

扫码注册参会↓



记者丨叶凤林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